“新”不如“旧”,国庆档撑不起国庆档

佚名网络人气:549时间:2025-10-09

国庆档虽未盖棺,但基本可以下定论:无爆款,无黑马。

提前一日“抢跑”的《志愿军:浴血和平》,在档期首日仍未能突破亿级票房门槛;顶着前作10亿+票房IP光环的《刺杀小说家 2》,亦未展现出头部影片应有的票房势能,首日仅录得6000万+票房。反到是老片《731》给市场持续带来了变量和惊喜,在同天以10.1%的排片占比拿下了18.7%的票房占比,场均观影人数达到37.8人。

到了第二日,《731》更是直接来到了亚军的位置,单日票房大幅逆跌回升至7119.05万元,不仅甩开《刺杀小说家2》超2000万元的差距,更令《志愿军:浴血和平》的“卫冕擂主”地位变得愈发岌岌可危。



与之呼应,截至稿前,《志愿军:浴血和平》《刺杀小说家2》的猫眼预测票房,分别被从上映首日的8.63亿元、7.23亿元下调至7.06亿元、5.09亿元;而《731》预测票房却攀升至19.25亿元,甚至《捕风捉影》也连涨6日,预测票房增至12.55亿元。这一幅反常图景,不是用简单的“旧片太强”或“档期不行”就能概括,更绝非一次偶然的市场波动,而是一段残酷又直白的宣告,让所有人警醒再警醒,中国电影“靠档期吃饭”的时代已经过去。

聚光灯下的“失焦”

众所周知,票房预测的变动,本质是市场对“供需匹配度”的实时调整。

从排片数据看,今年国庆档的聚光灯最开始是集中在新片身上的。《志愿军:浴血和平》《刺杀小说家2》的首日的排片占比和黄金场次占比均突破20%,《浪浪人生》《三国的星空第一部》也各占10%以上,即这4部新片合计揽下超60%的排片资源,几乎垄断了档期内的核心放映份额。



然而从结果看,它们无一例外都没能有效接住机会。

《志愿军:浴血和平》《刺杀小说家2》的首日上座率分别仅为14.3%、11%,不仅不及《浪浪人生》《风火山林》,与《731》32.9%的上座率相比更是近乎被“断层碾压”。不仅如此,《刺杀小说家2》的票房占比也仅与《731》拉开了1.1%的微弱差距,完全撑不起对应的排片权重,而《浪浪人生》《三国的星空第一部》更分别只有11.1%、6.2%。

受此直接影响,国庆档开局便显现出明显的承压态势,首日总票房仅录得3.21亿元,较去年同期下滑幅度达35%。

档期内的新主力撑不起应有的热度与期待,影院自然不会放任资源浪费,于是聚光灯很快开始转向。

《731》的排片占比在国庆档第二日提升至19.8%,黄金场次分配同步得到倾斜。而故事的另一侧,《刺杀小说家2》排片占比被降至16.8%,与此同时,除还在点映期的《震耳欲聋》,《浪浪人生》《三国的星空第一部》《风火山林》等其他国庆档新片的排片也均有不同程度下调。

不置可否,今年的国庆档像极了一场带着悲观底色的“开卷考试”,“难考出好成绩”的结论从一开始就没悬念。毕竟,新片多元却实力偏弱、缺爆点的问题明晃晃摆在台面上,预售票房勉强破亿的低迷数据也一目了然。

也正因如此,相对期待爆款,行业反而更热衷讨论“谁能成为黑马”,其中在预售期表现最为强劲的《震耳欲聋》、选题和类型都让人耳目一新的《毕正明的证明》,以及有韩寒+黄渤双重背书的“喜剧独苗”《浪浪人生》,都被视为是最有力的候选人。

然而,谁也没想到,《731》会在档期第二天就逆袭登上亚军之位。毕竟,因表现力和感染力未能达到观众的普遍预期,《731》在上映后迟迟未能凝聚起正向的口碑效应。

矮子里拔将军

观察猫眼预测可见,《731》的总票房预测上调节点始于国庆档前两天,进入国庆档后预测值迎来陡增,到了第二日更是直接从上一日的17.27亿元拔升至20.2亿元。

无独有偶,在国庆档所有新片统一开启预售后不久,灯塔也连续上调了该片总票房预测,在10月1、2日更接连呈现“两级跳”,先是从15.67亿元升至18.52亿元,随后又进一步跃升至20.32亿元。

由此足见,《731》的逆袭,本质上是国庆档弱势竞争格局催生的结果。换言之,猫眼、灯塔两大平台对《731》票房预测的上调,绝非对其“爆款潜力”的单独认可,而是结合国庆档当前的供给质量、观众选择倾向等作出的客观判断。

截至稿前,国庆档13新片的豆瓣口碑中最为出挑的,是由麦特影业、淘票票、西嘻影视等共同出品的《毕正明的证明》以及光线传媒出品并发行的动画电影《三国的星空第一部》。不过,即便坐到了国庆档新片质量的前列,这两部影片也难赢得搅动档期热度的资格。



《毕正明的证明》的两位主演王安宇、张天爱,在院线市场缺乏能直接带动票房的国民度与市场信任度,同时其题材定位与国庆档的适配度较低,整体叙事还偏向小众。参考情况相似的《从21世纪安全撤离》,以当前的口碑表现,该片大概率也只能吸引特定圈层观众,难以形成大规模观影热潮。

《三国的星空第一部》虽有光线传媒与易中天的双重光环加持,但触及的三国题材不仅在故事创新、人物塑造等方面存在难以规避的局限,自带的历史厚重感也使其与档期追求的大众氛围适配度不高,难以广泛调动观众的观影热情。

《志愿军:浴血和平》豆瓣开分7.4,虽略低于前作,但在档期新片里仅次于《毕正明的证明》《三国的星空第一部》。这样的口碑表现再叠加自身题材属性,虽使得其成为观众眼里一项“不会出大错”的稳妥选择,却也预示着它的票房既有底线,又难有突破。

对比之下,《刺杀小说家2》的情况显然要严峻更多。

2021年,《刺杀小说家》虽一度凭借7.5豆瓣开分在春节档占据了不俗的口碑优势,但最终因观众缺乏对它的理解动力,导致其成为档期内最具争议的一部电影。而长板更长、短板更短的《刺杀小说家2》,口碑两极分化的态势从一开始就清晰显露,豆瓣开分仅6.5,彻底没了前作的口碑缓冲空间。



至于《浪浪人生》《风火山林》,中规中矩的口碑已让它们基本丧失市场突围空间,后续大概率都只能在平庸中消磨档期,难有翻盘机会。

而将在4号迎来正式首映的《震耳欲聋》,虽具备一定的题材优势,但粉丝在点映期间对口碑的大面积控场,已让不少路人观众感到望而却步,部分流出的真实反馈也多以“过于老套”为主。它后续能否撕开“黑马”的口子,核心就看能否靠实打实的强劲口碑,扭转当前的舆论偏向。

观众只为“值得”买单

国庆档本是国产电影“黄金档期”的代名词,承载着观众对优质内容的期待与行业对票房红利的憧憬。但就目前的情况看,今年的国庆档显然已翻不出什么太大的水花。

不过,当“国庆”标签不再能天然兑换流量红利,这看似是一次档期价值的褪色,实则是中国电影市场从“档期驱动”向“内容驱动”转型的必然阵痛。但这份阵痛的背后,绝非电影市场的衰退,而是市场韧性与观众理性共同构筑的希望,正在生长。

据猫眼专业版数据,2025年10月2日15时30分,2025年度总观影人次破10亿,2025年度总票房(含预售)突破425.2亿,超2024年全年电影票房成绩,且年度票房榜前十尽为国产电影。



这组数据已然说明,观众并未远离电影市场,只是更热衷为“值得”驻足。

在此背景下,国庆档的失利,或将直接触发一场更深层的市场“自我校准”,倒逼更多创作者跳出“档期依赖”的舒适区,将精力聚焦于对内容质量的坚守、对观众情感的尊重,让更多“好作品”拥有穿越周期的持久生命力,进而为整个行业筑牢以内容为根基的长期主义土壤。

所以,不必为国庆档的平淡过度焦虑。

从“看新”到“看好”,观众对“值得”的坚守,不是市场的寒冬,而是行业的春天。我们愿意相信,接下来会有更多的电影在更纯粹的内容比拼中,赢得观众更长久的信任与热爱,陪着中国电影一步步行稳致远。


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,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,并不提供资源存储,也不参与录制、上传
若本站收录的内容无意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相关内容,谢谢!

Copyright © 2019 桥矿影视影院 统计代码